2.钢材需求小幅回落,钢铁产量下降,焦炭需求疲软。
一个小陶瓷厂的厂长告诉记者,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为了压低成本,不敢使用清洁的天然气,现在小规格的低档砖,全部都是靠烧煤烧出来的。为什么这些企业不愿意改用利用率高、污染小的天然气呢?记者在采访中,也听到了企业的烦恼。
3年时间,依托在机械装备配套的能力,科达机电克服了从实验室转变成工业化的种种困难,终于实现清洁燃煤气化的产业化。他告诉记者,这两台机组采用了超超临界技术,主蒸汽的压力达到25-31兆帕,温度达到600-610度,远远超过了普通亚临界发电机的压力17兆帕,温度540度。这家陶瓷企业的困惑,正好表现了我们国家能源结构的一个特点。与此同时,邹县发电厂影响煤耗的厂用电率和发电煤耗进行分类对标,按机组类型分类排序,确定2010年承包值、集团标杆值、国内标杆值和五星企业标值,让节能目标更为明确。2008年,煤炭消耗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耗总量的68.35%,而天然气尽管只占能源消耗总量的3.72%,但已经出现供应紧张,被行内形容为上气不接下气。
我们确确实实投入没有得到任何的回报,损失也比较大。煤多气少的现状,决定了大部分企业还依靠煤炭能源,可是怎么才能把黑乎乎的煤也变成清洁能源呢?边程是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监测体系,开展行业预警研究,引导煤炭企业科学组织生产。
结合市场发展趋势,通过自主研发、引进消化现代化煤化工技术和工艺,建设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具有规模效益的现代煤化工和循环经济骨干项目,推进煤炭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与优化。推广干熄焦、余热、废气等二次能源综合利用技术。控制炼焦用煤、优质无烟煤、优质化工用煤作为动力煤直接燃烧,充分发挥资源价值和挖掘资源利用潜力,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以煤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从源头上促进节能减排。
进一步推动大型煤矿高产高效成套设备和辅助运输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加快复杂地质条件、薄煤层和难采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的攻关,提高矿井机械化水平和开采效率。初步统计,2009年我国原煤入洗量达14亿吨,入洗率达45.9%。
十一五以来,煤炭行业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积极推进煤炭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能源消费大幅增加,拉动煤炭需求快速增长。原煤生产平均综合能耗下降了40.15%。六是加强行业节能减排宣传、教育,表彰奖励先进、加强监督,增强从业人员节能减排意识。
五是积极推进煤炭清洁生产与高效利用,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四是依靠科技进步,推动自主创新,为煤炭行业节能减排提供技术保障。煤炭行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广泛开展以发展煤炭循环经济产业、促进节能减排为主旨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具有煤炭产业特点的节能、降耗和环保知识,进一步增强节能减排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矿区建设及绿色企业建设,开展煤炭行业节能减排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活动,推进煤炭行业节能减排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建设。在大型矿区或煤炭集中开采区域,推动以煤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发展产业集群,实现集聚生产、集约发展,园区物流、能源流、技术集成,信息与基础设施共享,集中治污,提高能源、水资源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率。
以规模化生产和现代化管理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降低生产过程能耗。建立和完善企业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专职管理、节能计量、环境能源检测机构,配齐专职工作人员,明确责任和任务,健全节能减排管理制度,规范企业能源管理。
煤炭行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精神,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道路。推广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
以净化处理和达标排放为重点,实现矿井水资源化利用。组织开展煤矿生产技术水平、安全保障能力、能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估,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能源消耗高、产品附加值低、环境污染严重的煤矿多种经营项目。推广矸石井下充填新工艺,发展矸石充填技术,减少矸石排放。研究制定和完善煤矿区土地复垦技术标准,鼓励煤炭企业加大环境治理投入,美化矿区生态环境。加大政策扶持与约束机制建设力度,鼓励发展煤炭绿色开采技术,优化矿井开拓布局,减少井巷工程量。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工业原料。
鼓励煤矸石、煤泥、瓦斯等综合利用电厂建设,支持采用高效洁净发电技术和装备。研究建立适合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和消费特点的,以资源开发为龙头,相关产业合理布局,资源综合利用,资源、环境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已建成煤矸石及煤矿瓦斯综合电厂总装机容量2500万千瓦,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62.5%。发展以煤为主的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是充分挖掘煤炭和与煤共伴生资源潜力,实现资源综合开发、高效利用,有效降低煤炭资源开发强度,从源头上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或控制污染物排放的重要途径,也是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煤炭清洁生产,保护环境的重大战略措施。
以发电、生产建材、回填复垦及无害化处理为重点,鼓励发展煤矸石电厂、煤矸石制建材等高附加值的煤矸石、煤泥、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和产品。推广煤矿井下高等级供电、变频和电子调速等先进技术。
重点加大主要耗煤行业的结构调整力度,淘汰耗能高、效率低、污染严重的小机组、小高炉、小化工等落后产能,支持发展大型、低煤耗和节能环保发电机组。原国有重点煤矿企业万元产值平均能耗较2005年下降了72.8%。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煤炭产业作为资源开采型行业,位于产业链的最前端。坚持以资源整合为抓手,着力推进煤炭工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提高煤炭生产效率,有效减小环境损害。
研究制定煤矿节能减排技术标准体系,完善淘汰能耗高、技术落后的装备和产品目录。鼓励企业根据区域资源条件、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积极发展具有较强生命力的循环经济产业和新兴产业,延长并拓展煤炭产业价值链。
综合考虑全国煤炭消费布局、资源开发条件、科技发展水平、生态环境容量、灾害防治能力、运输条件等多重因素,科学合理确定产能规模和资源开发强度,既要保障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煤炭供应,又要防止煤炭产量严重过剩,以更少的资源消耗和有效的供给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以大基地和大集团的发展方式,提高煤炭资源集约开发效益,加大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投入,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矿区。
必须坚持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努力推进煤炭工业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要进一步加强煤炭产业链协调发展政策和机制研究,推进煤炭上下游产业集约化发展。
严格执行煤矿瓦斯先抽后采规定,提高瓦斯抽采利用率。发展保水开采技术,合理保护矿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特别是2003年以来,全国煤炭产量以年均2亿吨的速度增长,且煤炭生产越来越向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集中,矿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认真总结近年来煤炭资源整合、小煤矿治理整顿的经验,支持大型煤炭企业和具有资源开发潜力、基础设施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好的煤矿为整合主体,开展煤矿技术改造,实现矿井生产现代化、系统控制自动化、综合管理信息化。
鼓励煤炭与煤层气共采、煤矸石和矿井水综合利用,实现煤与共伴生资源在产业链条上再利用、再循环,促进节能减排。但也必须看到,煤炭行业仍然面临着结构不合理、原煤入洗率低、生产方式粗放、节能减排机制不完善、标准不健全、能源利用效率低等突出矛盾和问题,节能减排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二是加大煤炭结构调整力度,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行业节能减排一是树立科学产能理念,加强煤炭需求侧管理,维护煤炭总量基本平衡。
三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提高节能减排管理水平。以净化处理和达标排放为重点,实现矿井水资源化利用。